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汽车兵的博客

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有规律的生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★自由撰稿人 ★旅游摄影爱好者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  

2012-05-05 18:18:1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

施云桂

我们是下午到达遂昌县的,汽车驶进一个大院,停在“中国竹炭博物馆”门前。

博物馆是徽派建筑风格,雕梁画栋,气势恢宏,目前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。

在我的印象中,只有煤炭、焦炭、木炭等概念,还从来没有听说过“竹炭”是个什么东西,竹炭的神奇让我们不禁对其心生向往。

进入竹炭博物馆,扑鼻而来的除了竹炭清新自然的味道还有浓浓的文化气息。

竹是大自然的产物,历代文人墨客常以竹为题吟诗作赋,泼墨挥毫,赞美翠竹的高风亮节和优良品格。炭是人类智慧的产物,人类用炭冶炼先进的劳动工具,人类文明有炭的功劳。

而竹与炭的“牵手”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,竹炭充满了神奇。被誉为“中国竹炭第一人”的陈文照是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也是中国竹炭博物馆的馆长。陈文照是遂昌山区烧炭世家的后人,1995年国家开始禁止用原生林木烧制木炭,陈文照看着家乡漫山遍野的竹子,异想天开地思考用竹子烧炭。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,1996年10月20日当陈文照打开第126窑的窑门洞时,展现在他眼前的不再是一堆白乎乎的炭灰,而是一根根乌黑锃亮的竹炭。竹炭终于诞生了!

遂昌炭业有悠久的历史,渊于唐宋,盛于明清,延续至今。遂昌炭业的兴起和发展,与遂昌矿冶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传说炭业的祖师陈杲仁原为隋朝大将,隋亡后隐居遂昌,将烧炭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居民。宋代开始开采的遂昌金矿和银矿,采用的就是“烧爆法”和“吹灰法”,而木炭是冶炼的主要燃料,遂昌烧炭用炭达到历史高峰。时至今日,木炭仍以其燃烧温度高、耐熔、无烟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。陈文照烧制竹炭成功后,遂昌因竹炭而扬名。2001年,遂昌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“中国竹炭之乡”;2006年,国家质监总局确定“遂昌竹炭”为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;2007年,中国竹产业协会推荐遂昌为“中国竹炭产业基地”;2008年,中国竹炭博物馆落成,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遂昌与竹炭的不解之缘。

在中国竹炭博物馆内,有一架由33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炭组成的“竹炭琴”。竹炭烧制后,具有金属质感,不同长度的竹炭能敲击出不同的音阶,经过组合就是一架能弹出美妙乐曲的“竹炭琴”。具有许多神奇功用的竹炭用途极为广泛,涉及到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医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。

看过竹炭博物馆,我们来到“竹炭购物街”,只见店铺连成一片,满眼都是以竹子为原料制做的商品。有直接用竹子制做的,如竹席、竹篮、竹筷等;有用竹纤维制做的,如毛巾、袜子、床单等;还有很多是用竹炭制做的日用品和食品,让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用竹炭制做的食品,真没想到竹炭还能吃。我们在现场品尝了“竹炭花生”等食品,果然感觉味道不错。

晚上,遂昌的朋友请我们在竹炭博物馆附近的东升聚酒楼用餐。在这家独具竹炭特色的酒楼里,竹炭和美食相结合让我们大开了眼界。炭烧米饭、炭烤鲈鱼、炭烧鸡翅……每道菜肴都体现了炭文化与美食文化的完美融合。竹炭酒楼不仅菜肴味美,而且环境幽雅,我们频频举杯,笑声不断,气氛很是热烈。

遂昌竹炭的诞生,无疑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思路,在我们提倡文明消费、环保消费、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的今天,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,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,给大自然减负,让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水永远陪伴我们,永远陪伴我们的子孙后代。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1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 2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3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 4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 5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 6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 7

 

浙中探奇(4)——遂昌竹炭 - laoqichebing - 老汽车兵的博客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47)| 评论(2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