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汽车兵的博客

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有规律的生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★自由撰稿人 ★旅游摄影爱好者

寻梦芦苇荡  

2009-10-10 22:58:57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寻梦芦苇荡

施云桂

从瓜洲乘汽渡过江,远远地看见一抹青色的岸线,那是世业洲,是我们镇江最初的一道风景线。

江南江北来来往往,这道风景看了多少年,可这世业洲却是没有上去过。润扬大桥通车后,踏上世业洲的次数我自己也记不清了。

乐此不疲地连续登临世业洲,我钟情的是世业洲江滩上绿浪涛涛的芦苇荡。

站在世业洲防洪大堤新铺的沥青路面上,眼前的主色调是绿色。绿茵茵的芦苇若毡般铺在宽阔的江滩上,在高高的江堤和滚滚的江水之间隔离出一道美丽的绿色风景。连江流中本该属于江水的地方,只要露出一片沙洲,芦苇就会在那里茵出一片嫩绿,翠玉般地为奔腾不息的长江增添出一点亮色。

走进芦苇深处,顿觉陷入一个迷阵之中。四周静谧寂寥,密密挤挤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声响,似在倾诉着什么。触景生情,我的思绪被芦苇牵着,在起伏的绿色波浪上漂荡。迎着江面上吹来的风,我的思绪慢慢地打开,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似乎就发生在眼前。

我是在黄海边上长大的,那里是被称做“江苏北大荒”的地方,有大片大片的滩涂,有一望无际的湿地。那里生长最多、生命力最强的植物就要数芦苇了。滩涂上的芦苇荡与大海、与天际连成一片。

我曾经涉水走近芦苇。水不深,刚刚没过膝盖。水很清澈,绿色的苇叶在水中留下密密交错的倒影。芦苇的根部长着许多长长的象秀发模样似的根须。苇杆的底部是淡黄色的,叶片随着高度也越来越窄,越来越绿。水中的芦苇很挺拨,一根一根密密匝匝地紧挨着。风儿吹过,所有的芦苇都步调一致地摇曳,“哗哗”的声音冲进耳鼓,强劲的力量似乎可以卷走一切。

我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,顺着水道划船进到芦苇荡的深处。当时的感觉好象四面厚墙把你与外界一下子隔绝了,沉寂立刻包围着你。坐在船头,用脚丫扑打平静的水面,会溅起朵朵的水花。仔细盯着清清的水面,可以看到一群群鱼儿不时地聚到你的脚下,全不怕你,甚至张开嘴巴大胆地啃你的脚指。优哉游哉的鱼儿无拘无束,有些跌跌撞撞,掌握不了方向,真像刚学会走路的纯真无瑕的幼儿。一种被称做“苇咋儿”的水鸟,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,一会儿扎进水中捉条小鱼吃起来,一会儿又鸣叫起来,好象唱着歌儿欢迎我们的到来。藏在芦苇荡里的野鸭就没有那么好的表现了,它常常在我们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候,冷不丁地突然飞起,扑啦啦的声音会吓你一跳。这时,我们也好象一群无端闯入别人领地的侵略者,惊扰了动物们的休息,破坏了这里的宁静。

秋天的芦苇荡一片苍茫。野草已经枯黄,芦苇也失去了绿意。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,翩翩若雪。站在海堤上远眺,视野里遍地蒹葭,茫茫无际,比起任何田野的景致都要壮观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,脱去轻飘,归于凝重,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。

世代耕作于此的人们用芦苇搭草屋、做床铺,用芦花做被褥、做枕头、做芦花靴,用芦篾编芦席、做畚箕。无论家境贫富,家家都离不开芦苇。

芦苇对环境的贡献也是很大的。记得小时候,我们玩累了,拨开芦苇,在水边捧水喝的情景,那水的清冽和甘甜,一生也不会忘记。水乡平野,放眼望去,满眼芦花,归鸦点点,尤显得苍凉和美丽。秋风起时,芦花飘飘,晴雪满地,炊烟起处,都是草屋人家。虽是贫家况味,然朴素雅洁,时隔数十年,犹在心目。

一个人从小长大,与芦苇太相习了,自有一种不了的情缘。

三十多年前我参军离开家乡,不管走到哪里,生活的美与快乐的背景里,都有故乡的芦苇在。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,我常喜欢去乡间的泥土路上走一走,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,追忆童年时期的梦想,回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芦苇荡里捕鱼捉虾的美好时光。尤其是在秋冬季节,更喜欢在芦苇丛生的地方散散步。夕阳里,明月下,芦花弥漫的光影,如雪一般。一阵阵从芦苇丛中吹来的风,散发着泥土的气息,让人感到自然和清新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76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